當核廢料成為資產而不是負擔時

發布時間:5/13/2024 來源:IAEA

 

俄羅斯聯邦的別洛亞爾斯克(Beloyarsk)核電廠擁有兩座快中子反應器。

 

如果核電廠產生的高放射性核廢料可以推動能源領域的循環經濟,結果會如何? 在封閉燃料循環中運作的快中子反應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快中子反應器所使用的中子,不會被緩速劑(如水)降低速度,以維持分裂鍊式反應,相較於現有的熱中子核反應器更具有優勢。 當在完全封閉的燃料循環中運轉時,核燃料被循環與再利用,快中子反應器有可能從相同數量的天然鈾中,提取比熱中子反應器更多於60~70倍的能量,從而顯著減少高放射性廢棄物的數量。

 

「當在封閉燃料循環中使用快中子反應器時,一公斤核廢料可以被多次回收,直到所有鈾都被使用,且錒系元素(維持數千年來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也被消耗。 大約剩下30 克廢棄物,其放射性持續 200 至 300 年。」國際原子能總署副秘書長兼核能司司長米哈伊爾‧丘達科夫(Mikhail Chudakov)說。

 

快中子反應器是核電早期的部署技術之一,當時鈾資源被認為是稀少性的,然而由於技術和材料挑戰阻礙了發展,並且發現了新的鈾礦床,輕水反應器成為了行業中的標準,然而一些國家正在努力推進快中子反應器技術,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all modular reactors, SMR)和微反應器(microreactors, MR)。

 

目前有五座快中子反應器正在運作:俄羅斯聯邦的兩座反應器(BN-600和BN-800)和一座研究反應器(BOR-60)、印度的快滋生中子反應器和中國的實驗快中子反應器。歐盟、日本、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正在針對各種目標和功能量身定制快中子反應器,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器和微反應器。

 

對某些國家來說,全封閉燃料循環中運轉快中子反應器,被視為確保核能長期永續性的途徑。

 

俄羅斯正在謝維爾斯克(Seversk)建立綜合示範能源的試驗場,包括一座鉛冷卻 BREST-OD-300 快中子反應器、一座燃料製造和再製造工廠、以及一座混合氮化鈾-鈽用過燃料後處理廠,也將興建深地層核廢棄物處置場。這項試驗計畫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展示新燃料的製造、輻射照射和循環使用,而且還能在同一個地點完成所有工作。

 

國際原子能總署核燃料循環技術負責人安帕羅·岡薩雷斯·埃斯帕特羅 (Amparo Gonzalez Espartero) 表示:「在同一個地點擁有完整的封閉式燃料循環過程,有利於核安全、保安和保防。這在經濟上也更有意義,因為核廢料和材料不需要在不同地點之間轉移—就像目前在一些國家的作法那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和後勤挑戰。」

 

任何規模的閉式燃料循環之運轉,都需要快中子反應器與相關基礎設施用於後處理和回收。由於經濟和保防的因素,使得每個國家各自擁有一套後處理設施是很困難的。為了降低成本,後處理設施常規劃於為其他國家提供服務,或由各國共享設施。

 

俄羅斯還計劃在 2035 年之後,部署下一代 1200 MW(e) 快中子反應器,與輕水式反應器一起成為自我維持系統的一部分。在快中子反應器的協助下,熱中子反應器所產生的用過燃料,將被重新處理和再利用,最終產生的廢棄物足跡比常規的核燃料循環小十倍。

 

其他國家正在推動的計畫,包括中國正在福建省霞浦縣興建兩座鈉冷卻快中子反應器(CFR-600)。第一台機組正在試運轉中,預計將於 2024 年併入電網。在美國,由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支持的快中子反應器計畫正在開發中,儘管美國正在重新努力進行封閉式核燃料循環,並利用其現有的核廢料來開發自己的燃料供應,但它不會在封閉式燃料循環中運作。 在歐洲,比利時的 MYRRHA 計畫,旨在於 2036 年建造一個鉛鉍冷卻加速器驅動系統,以測試其分解次錒系元素的能力,作為未來全封閉燃料循環的一環。

 

國際原子能總署快中子反應器技術開發團隊負責人弗拉基米爾·克里文采夫(Vladimir Kriventsev)表示:「各國更積極尋找包括用過核燃料等資源再循環的方法,為經濟提供清潔能源。屆時,材料科學、反應器物理和工程學方面的技術創新,帶來了更好的設計,增強了安全特性,降低了建造和運轉成本,從而提高了快中子反應器驅動核電廠的經濟性。」

 

原子能總署透過研究計畫、技術出版物、技術工作小組和會議等方式,在支援快中子反應器的開發和部署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創新核反應器和燃料循環的國際計畫,也透過支持各國在規劃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促進推動快中子反應器和相關核燃料循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