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科學與保安基礎設施保護珍稀犀牛:國際原子能總署支援的計畫具有里程碑意義

時間:2025年7月31日  來源:IAEA

犀牛角計畫團隊將放射性同位素注入犀牛角。

 

為了打擊瀕危犀牛的野生動物販運,南非一所大學今天開始實施由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 支持的計畫。該計畫將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植入犀牛角,並利用現有的核子安全基礎設施來阻止和發現非法盜獵行為。

 

南非是世界上犀牛數量最多的國家,過去十年間,該國因偷獵而損失了超過 10,000 頭犀牛,因此該國仍然是犀牛角非法貿易犯罪分子的目標。光是 2025 年第一季,南非林業、漁業和環境部就報告指出 103 頭犀牛被偷獵。作為回應,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展開了這個利用輻射來支援保護和執法的計畫。

 

經過兩年的初步測試,犀牛角位點計畫於 2021 年成立,其想法是用放射性物質標記犀牛角。這使得犀牛角可以被世界各地邊境、港口和機場已經部署的輻射門監測器(RPM)偵測到。這些 RPM 通常用於檢測核物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現在可以用來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國際原子能總署對犀牛角位點計畫的支持充分發揮了該計畫在加強全球核子安全架構的核心作用。每天都有數百萬輛汽車和人員跨越邊界,全球合計使用約 10,000 個 RPM,已成為檢測未經授權核物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跨境轉移的重要工具。

 

國際原子能總署秘書長拉斐爾·馬裡亞諾·格羅西說:“犀牛角位點計畫展示瞭如何利用核科學和核子安全基礎設施,以新的方式來應對全球的挑戰。”國際原子能總署正在支援各國最大限度地發揮核能的效益。透過以創新的方式利用已安裝的核保安基礎設施,我們可以協助保護世界上最具標誌性和瀕危的一項物種。”

 

今天,在距約翰尼斯堡以北約 250 公里的林波波省沃特伯格舉行的一次活動上,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宣布了該計畫先導階段進行嚴格安全評估的結果。去年6月,20頭犀牛被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比利時根特大學對 15 隻接受治療的動物進行了健康監測和細胞學檢查,並與 5 隻未接受治療的動物進行了比較。測試結果證明該方法是非侵入性的,不會對犀牛的健康造成風險。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輻射與健康物理學系主任詹姆斯·拉金表示:“這是志同道合者的一次國際合作,希望真正改變這場偷獵危機。” “我們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輻射能將犀牛角變成可追踪的標記,在偷獵者進行交易之前阻止他們,那麼它帶來的保護會有多少?經過兩年的數位模擬、安全測試和偵測模擬,我們已準備好推出一項能夠真正減少盜獵犀牛的解決方案。”

該計畫的成功也為未來應用於其他瀕危物種打開了一扇門。

拉金說:“這種方法可以適用於保護大象或穿山甲等其他瀕危物種。”

 

國際原子能總署對該研究計畫供技術和財政支持,該計畫名稱是「利用核子探測技術促進安全貿易——檢測核輻射和其他違禁品」。針對此計畫,原子能總署還支援各國利用其最低可偵測量和警報閾值估計工具以優化輻射偵測,從而能夠偵測到具有輻射標記的犀牛角。

 

國際原子能總署核安司司長埃琳娜‧布格洛娃表示:“核子位點計畫使全球整個核安網路發揮作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核安基礎設施,用於偵查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走私活動,這些基礎設施可以用來打擊犀牛角及其他可能伴隨犀牛角走私的違禁品。致力於將核安帶來多方面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