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和糧農組織啟動開拓性蛋白質質量數據庫的開發

IAEA和糧農組織啟動開拓性蛋白質質量數據庫的開發(20230323)

Annie Engstroem,IAEA公共信息和傳播辦公室

新的蛋白質數據庫將基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方法,包括雙同位素示踪技術(DSIT)--一種核技術。(圖片來源:iStock.com/egal)

 

來自IAEA、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家、研究和學術機構的營養專家,最近齊聚一堂;概述了首個蛋白質質量框架數據庫,以幫助政府評估出售給消費者的食品的蛋白質充足性,並製定最佳膳食蛋白質需求。

 

在IAEA和糧農組織聯合組織的會議上,他們討論了開發數據庫的方法,該數據庫將詳細說明全世界消費的各種食品中蛋白質的質量。

 

糧農組織食品和營養司司長Lynnette Neufeld歡迎專家們為數據庫的未來發展提供信息,他說:“這將極大地幫助評估不同人群的蛋白質質量和蛋白質充足性。”

 

食物的蛋白質質量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其必需氨基酸組成及其各自的生物利用度,換句話說,蛋白質來源被消化的難易程度,以及人體吸收使用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在以各種組合構成所有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有九種被歸類為必需氨基酸,因為它們不能由人體產生,因此,可以通過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獲得,以支持我們的生理和發育需求。該數據庫將包含每100克食品中必需氨基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的含量數據、它們各自的吸收指數,以及用於測量該指數的方法。

 

該數據庫將基於糧農組織推薦的方法,包括雙同位素示踪技術(dual isotope tracer technique, DSIT)--一種通過IAEA支持的協作研究項目,於2015年開發的核技術。

 

IAEA人類健康司司長May Abdel-Wahab強調了包括通過DSIT技術收集的數據的價值,他告訴與會者“使用新穎、準確的方法收集蛋白質質量數據,可以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政策制定國家營養計畫的製定者。”

 

DSIT使用兩種同位素示踪劑的組合,將進餐後血液或呼吸樣本中的氨基酸濃度與消化率已知的標準蛋白質濃度進行比較(參見下面的科學框)。這確保可以準確計算每種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利用度。

 

開發蛋白質質量數據庫的下一步包括在2023年9月在荷蘭舉行、由IAEA和糧農組織共同組織的蛋白質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讓更廣泛的受眾參與討論。

 

除了新數據庫的工作外,目前正在進行兩個由IAEA支持的蛋白質質量調查項目:一個有16個參與國參與的亞洲地區項目,旨在生成有關該地區蛋白質質量的更多數據;與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七個參與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協作研究項目,評估導致慢性腸道炎症或環境腸功能障礙的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蛋白質吸收。

 

科學

 

新的雙穩定同位素示踪技術通過血液和呼吸分析,以微創方式測量蛋白質消化。

 

在該技術的第一階段,人類測試食品中的氨基酸使用穩定同位素氘(氫的一種形式)進行標記。氘是無害的,被添加到動物的飲用水中以研究動物蛋白質來源,以及添加到植物源(如蔬菜)的灌溉水中。然後,例如,一旦牛奶或豆類可供食用,人類誌願者就會食用這些帶有氘標記的食物,以及用碳13(碳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參考蛋白質來源。

 

在第二階段,在餐前和餐後多次採集血液和呼吸樣本,以分析氨基酸濃度。消化率取決於血液中標記氨基酸與試驗餐中標記氨基酸的比率。從呼吸樣本中回收的碳13提供了蛋白質消化的第二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