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廠之輻射異常物偵檢淺介

作者/ 王祥恩 組長  輻射防護協會技術組

 

緣起

民國81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在台北市某家牙科診所檢查x光機時,無意中發現該處輻射劑量值偏高,進一步追查下,才發現該社區的許多棟建築建築物使用的鋼筋裡面摻了Co-60放射性物質。這批輻射異常鋼筋是桃園某家鋼鐵廠在民國71年底至72年初製造,該廠因在熔化鐵料過程中,誤熔了高活度放射性物質Co-60所致,至於Co-60的來源則無法確切判定是否來自國內。消息一出,全國人心惶惶,社會大眾莫不擔心自己也是輻射鋼筋的受害者 ,因除非以輻射偵檢器量測,否則輻射鋼筋與一般鋼筋的外觀無異。有鑑於此,原能會除了立即針對民國71年後數年間蓋的建築物進行輻射普查外,為杜絕再有放射性物質誤熔的情形發生,政府規定凡設有煉鋼爐的鋼鐵廠,均須在廠內的廢五金進出口處裝設自動輻射偵檢系統,並制定相關作業程序,以確保這些鋼筋的原料以及成品,均無輻射污染之虞。

  圖1 輻射鋼筋

 

二、門框式輻射偵檢系統

自動輻射偵檢系統因其外型像門框,因此也俗稱門框式輻射偵檢系統,偵檢系統架設位置是在原料的入口處,同時也是成品的出口。偵測時,貨車須以低速緩慢通過,否則偵檢器會偵測不到。偵測值如高於背景值數個標準偏差時(標準偏差數與偵檢器的靈敏度有關),系統的警報聲便會響起。這套系統的偵檢器係由數個高靈敏度的閃爍偵檢器組成,分別架設在門框的二側。閃爍偵檢體有NaI及塑膠體二種,前者反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很適合應用於輻射源的搜尋。但遺憾的是NaI晶體對於溫度與濕度的耐受度則較差,尤其門框式偵檢系統大都裝設在戶外,在日曬雨淋的情況下,NaI偵檢器的靈敏度容易變差,這是NaI偵檢器的最大缺點。另一款塑膠閃爍偵檢體雖然反應速度及靈敏度雖然較不及NaI晶體,但具有不易受溫度和濕度影響的優點,至於靈敏度較差的缺憾,則可藉由增大偵檢體的體積來彌補。

決定門框式偵檢系統的偵測效果除了偵檢體外,另一個因素是標準偏差數目的設定,數目設定越少,則越靈敏,只要偵測值稍微高於背景值,警報聲就會立即響起。優點是較不會有漏網之魚,但常常會有誤判的情形發生,造成工作人員的困擾。應知道一旦系統判斷原料輻射異常時,便須將整卡車的廢五金卸載,接著以人工搜尋方式,人員穿梭在廢五金堆中,以手提式偵檢器尋找異常物,過程既辛苦又危險。然而如果標準偏差數目調太高的話,一旦輻射物的強度較弱,或是躲藏在廢五金堆深處,則又會被誤判為合格品而進入熔煉爐。有些鋼鐵廠為求謹慎,甚至在廢五金的輸送帶上方裝設偵檢系統,這樣就不用擔心有遺漏的情形發生。

  圖2 門框式輻射偵檢系統

 

三、國內常見輻射異常物種類及處置方式

國內鋼鐵廠常檢出的輻射異常物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廢射源,這類異常物活度通常較高,以工業用的射源居多,常見的射源有Co-60、Cs-137、Am-241等。由於受到廢五金擠壓的緣故,屏蔽容器狀況往往不太理想,甚至會有裸射源掉出容器的情形發生,在後續的檢整處理方面,危險性較大,需特別小心謹慎。在這些射源中,以Co-60的危害性最大,除了因為放射出的加馬射線能量高之外,最主要是它的熔點低於熔煉爐溫度,但氣化點又高於熔煉爐溫度,一旦發生誤熔,有99%以上的放射性物質會留在鋼液中,進而變成鋼筋的一部分,此次造成國內輻射鋼筋的射源即是Co-60。至於Cs-137雖然其加馬射線能量也不低,但因其氣化點低於熔煉爐溫度,因此有99%以上會變成氣體,然後附著在集塵灰表面,被集塵系統收集起來。雖然會早成廠房的污染,但因為只有微量的Cs-137會殘留鋼液中,因此不會成為輻射鋼筋。

  圖3 廢鐵堆中發現的射源   

   圖4 Cs-137裸射源

第二類異常物較為罕見,主要是一些從古早船舶、飛機拆卸下來的儀表板。這些儀表板為求夜視效果,會在指針及刻度塗上發光塗料。早期的發光塗料是使用放射性的鐳鹽(即Ra-226)作為激發劑,Ra-226放出的高能量加馬射線會激發螢光塗層而發光,其輻射強度不容忽視。如今發光塗料使用的放射性物質已改為H-3,因H-3僅會放射貝他粒子,無安全之虞。這類異常物視為人工的放射性物質裝備處理,而非被歸類為天然放射性物質。

 

  圖5 含Ra-226的儀表板

 

第三類異常物則是煉油廠的輸油管路及其組件,這些帶輻射的管路和組件佔國內鋼鐵廠檢出的最大宗。輸油管路內部會長年累月沉積油垢,油垢裡面因含有 Ra-226,造成管路有輻射劑量。然而追究其生成原因,這些輻射劑量偏高並非是人工刻意增強其活度,因此這類異常物被歸類為天然輻射異常物。

 

  圖6 含天然放射性物質的輸油管路及其組件

 

目前主管機關針對上述的第一及第二類異常物的處理原則是,一律退回原廠,我國拒絕收容,這也是世界各國在處理這類異常物的通則,否則一旦開放收容的話,豈不淪為各國的廢射源收容機構!至於第三類異常物的處理方式則較為尷尬,因為既然是天然放射性物質,強迫退運的理由並不充分,同時原廠接受的意願往往也不高。如原廠願意收回,當然是第一選項,否則這些異常物會被運至核能研究所(以下簡稱核研所)存放。

這類管路的特性是體積龐大、輻射強度低,表面輻射劑量率通常僅每小時數個微西弗而已,在距離1公尺處,即已降至天然背景值了。這類天然的輻射異常物對核研所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核研所存放輻射物質的廠房空間其實非常有限,主要是用來放置國內的廢射源,將這些有限的寶貴空間用來存放這類低強度的輻射異常物,確實是不智之舉。因此,筆者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將這些管路除污。因為管路的輻射源只是附著在其內部的沉積物,屬於物理性附著,只需經過適當處理,便可去除管垢。經過除污的管子及組件,跟正常的管子沒什麼兩樣,甚至再回收當成廢五金利用,都不成問題。如此業者可以省下一大筆處置的規費,而接受單位也無需擔心貯存空間不足,如此一來,豈不是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